每年農曆3月,北港的真人藝閣遶境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宗教與藝術慶典之一,由真人扮演的歷史與神話人物,乘坐精美絢爛的電動藝閣車,結合傳統廟宇工藝與現代聲光技術,沿街巡遊,並灑下糖果、禮物,感謝媽祖庇佑。
所謂的藝閣是指「根據詩文意境來打造的裝置藝術」,是「詩意藝閣」的簡稱,在臺灣西南部廟會常可見到,而又以北港的藝閣最負盛名,早年臺灣雲林經濟、商業發展興盛,在地鄉親都熱衷贊助,因此在當地常可廟會常可見到。
現在的藝閣多用車輛移動,由傳統師傅製作的藝閣搭配燈光、音效,就像是小型的移動劇場,車上演出者也多是孩童,因為民眾認為坐上藝閣遶境能獲得媽祖的庇佑,孩子們會在藝閣花車上分發糖果、小玩具,讓民眾「吃平安」,也會有些實用的結緣品,讓民眾帶回家轉福氣好運。
也稱「吃炮」的「炸轎」在北港也被稱「北港炮」,當媽祖神轎行經商家門口時,店家為祈求平安,會準備大量鞭炮施放,藉著煙霧瀰漫、炮鳴衝天的壯觀場面來感謝媽祖保佑,並祈求「愈炸愈發」,為商家帶來財富,為家家戶戶帶來平安,更是展現出信眾虔誠信仰的力量,而北港迎媽祖的「炸轎」更與鹽水蜂炮、臺東炸寒單合稱「臺灣三大炮」。
在北港朝天宮迎媽祖常見的炸轎有3種,包括有種,將大量連珠炮堆放於神轎底下,一次炸開的「堆炮」,把連珠炮鋪成網狀的「網炮」,陣頭經過時點燃,因為腳會踩過炮火,也稱「踩炮」,最特別的則是北港特有的「犁炮」,先將生鐵鋤加熱,放炮者手持排炮快速擦過鋤頭,在排炮點燃的瞬間丟向陣頭。
參與北港「炸轎」要注意的是,眾媽祖之首祖媽神轎不能炸,祖媽轎務必使用彩花炮,而出巡的虎爺因發音近似「富有」,是民眾最愛炸的神轎,「炸虎爺」也成為精彩看點,有機會可別錯過。

北港朝天宮迎媽祖的「炸虎爺」充滿震撼力。(取材自北港朝天宮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