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民國83年(1994年)起,每年逢農曆3月15日保生大帝聖誕,臺北市大龍峒保安宮便會舉辦「保生文化祭」,不僅被列為國際級觀光活動,更被登錄為臺北市無形文化資產,而今年的「2025保生文化祭」活動更從4月延續至6月中旬,長達1個半月的時間邀請臺灣各地重要並具特色的民俗藝陣演出,內容包括開鑼、家姓戲、民俗藝陣匯演、放火獅、三獻禮等,是不可錯過的宗教盛事。
「保生文化祭」每年規畫都以讓宗教性質濃厚的陣頭融入更多藝術特色為方向,藉此讓社會大眾能更認識傳統藝陣文化,今年特別邀請臺南東方天山鼓舞、臺南武館宋江陣、臺中妙璇舞蹈團與新北臺灣培德龍獅團、臺灣戲曲學院等進行來藝陣表演。
為了把觀眾找回到廟埕,保安宮致力推動「民間劇場-家姓戲」傳統戲曲匯演,延續清朝以來家姓戲演戲酬神的精神,整個4月邀請諸多表演團體輪番接力登臺,包括歌仔戲人間國寶廖瓊枝老師領導的薪傳歌仔戲劇團,來自歌仔戲原鄉的蘭陽歌劇團,從野臺民戲崛起的秀琴歌劇團及漢陽北管劇團等登臺演出,希望民眾感受道地的傳統戲曲魅力。
而「放火獅」更是保生文化祭最受人矚目的活動,結合蜂炮氣勢與傳統手工紙紮藝術,在21響禮炮後,數以萬計的蜂炮自火獅中直衝雲霄,讓信眾重溫舊時廟會的歡慶氣氛,更多活動詳情可上大龍峒保安宮官網查詢。

「2025保生文化祭」活動長達1個半月,民眾千萬不可錯過。(取材自大龍峒保安宮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