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過年習俗
農曆正月初一是華人新年的第一天之始,因此除夕夜的子時(23點到1點)常會聽到響亮的鞭炮聲,代表新的一年開始,而這一天要如何進行,才能為接下來的一年開啟好兆頭呢?
傳統上到了除夕夜子時就已是正月初一,此時聽到的鞭炮聲,古時傳說是用來驅趕年獸,現在則成為祈求平安的意思,不少人這時會在到午時之間的拜天公,也有人會到廟宇中搶頭香,近年來更有不少廟宇舉辦搶頭香活動,讓新春之始大家福氣滿滿,而早上5點至7點的卯時也是敬天求財的好時間,因為台語「卯」有「賺到」的意思,這段時間到廟中拜拜,可以匯集陽氣添好運。
此外,民俗上也有「年初一吃齋,勝過吃一年齋」的說法,因為台語中的「齋」與「災」同音,因此正月初一「吃齋」也代表「吃災」,可以將新的一年裡各種災難全部吃掉。
而正月初一傳統上也會出門走春、跟親友拜年,有些禁忌別忘了,這天可以睡到自然醒,這樣才能帶著好精神出門,但不能睡懶覺或賴床,以免未來一年懶散影響運氣,傳統上這天出嫁的女兒不能回娘家,新年第一天回娘家有著「把娘家吃窮」、「女子回頭春」的意思,當然隨著社會風氣轉變,近年來也較無這樣的禁忌,而新年初一到初五千萬別用「掃把」,以免把財氣掃地出門。

新港奉天宮搶頭香活動總吸引大批民眾參與。(取材自新港奉天宮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