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鳳邑雙慈殿 雙女神保佑在地

位於高雄市鳳山區的鳳邑雙慈殿,是鳳山歷史最久的寺廟,俗稱「鳳山媽祖廟」,在地居們則習慣稱作「天后宮」、「媽祖廟」、「大廟」,廟中兩位二尊主神皆為女性,相當特別,其中觀音佛祖更因長久以來的鼎盛香火,使得臉變成黑色。

鳳邑雙慈殿創建年代於清朝雍正末年,由於鳳山設縣時被稱為「下陂頭街」,也處於縣城的中心及最高點,人們認為此處如風水所說的雞母穴,適合以女性為主神,正如母雞在保護小雞,因此早期是奉祀福建移民迎來的普陀山觀音菩薩,並稱為觀音亭。

時至清乾隆時期,增建廟宇前殿,並自泉州迎媽祖奉祀,形成前殿奉祀天上聖母媽祖,後殿祀觀音佛祖,前後以韋馱殿連接,由於主神皆為女性,故稱「雙慈亭」,之後升格改稱「雙慈殿」。

在清朝時期,已是官府及民間百姓備極重視的禮俗文教之地,曾有大幅重修整建,政府播遷來台時,軍旅眷屬曾在此居住,造成古蹟遭受些許破壞,至民國60年代才進行重修,廟貌較過往更為莊嚴肅穆,後更增設後殿玉皇閣凌宵寶殿,香火鼎盛。 鳳邑雙慈殿坐鎮鳳山地區300多年,現仍守護在地居民,更提供收驚、求財、改運、制煞、淨車等服,讓信眾在雙慈的保佑之下,更能感受福澤。

鳳邑雙慈殿附近不僅是清朝鳳山縣境最大的街市,更是鳳山的發祥地。(取材自鳳邑雙慈殿FB)

鳳邑雙慈殿附近不僅是清朝鳳山縣境最大的街市,更是鳳山的發祥地。(取材自鳳邑雙慈殿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