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臺北市信義區的松山奉天宮,俗稱「天公廟」,主祀玉皇大帝,現貌興建於民國43年(1954年),是臺北少見大型多進之傳統建築廟宇,也是臺灣北部規模最大的天公廟。
清治同治元年(1862年)在四獸山上中坡莊石洞內有塊紅綾,寫著「玉皇上帝暨列位尊神」進行奉祀,當地居民眾也前往奉祀,日治時期石洞被改作防空壕,直至民國42年(1953年)地方士紳籌資建廟,竣工稱為「天公廟」民國48年(1959年)改稱「奉天宮」,而雲林人士此時來到臺北發展,奉祀自褒忠鄉馬鳴山鎮安宮分靈之「五年千歲」,亦建廟「開安宮」進行供奉。
民國56年(1967年)「奉天宮」與「開安宮」合併,並定名為「松山奉天宮」,主祀玉皇大帝,並以盧千歲、侯千歲、薛千歲三位王爺分別職司「健康」、「平安」、「功名」,香火鼎盛,現有香客大樓、附設圖書館及天公藝廊,天公藝廊定期舉辦各項展覽活動。
坐落於臺北虎豹獅象四獸山虎山麓,緊鄰北市政府、信義商圈,來此參拜時可居高臨下,將臺北市容、美景盡收眼底。

松山奉天宮莊嚴宏偉,居於奉祀敬神兼具飽覽風光之絕佳勝地。(取材自松山奉天宮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