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在臺南市南區喜樹萬皇宮,據傳創建於清乾隆4年(1739年),主祀代天巡狩葉、朱、李3府千歲,另祀天上聖母、觀音佛祖、註生娘娘、水仙尊王、中壇元帥、福德正神、虎爺等。
根據《臺南州祠廟名鑑》記載,清乾隆期間在喜樹及灣裡兩聚落間發現一艘王船,之後兩地居民經協議後決定王船歸灣裡所有,而神像則歸喜樹所有,喜樹地區居民則在聚落設置廟宇供奉3府千歲,直至嘉慶年間建廟,之後又增建南北兩側廂房。
而喜樹萬皇宮每年舉行固定於農曆8月23、24日舉行的「龜醮」,據傳距今200多年前,當地居民意外捕獲一隻大海龜,宰殺分食後庄內竟發生大火,吃龜的人家無一倖免,請示3府千歲後才知是誤殺修行多年即將得道的龜仙,爾後經千歲調停並指示,每年都需準備祭品及紙糊仙舟進行祭祀,庄內才又恢復平靜,此一醮典也延續至今,也因中元後仍有些好兄弟會在人間流連,因此喜樹地區會在每年農曆8月23日晚上舉行中元普渡,送走最後一批好兄弟,並於農曆8月24日則設壇祭拜普渡演戲酬神,火化仙舟,也成為喜樹獨特的民俗信仰文化活動。
.jpg)
創建於清朝時期的喜樹萬皇宮,延續傳承了獨特的「龜醮」活動。(取材自臺南市政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