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老闆做尾牙拜土地公 打工仔吃完刈包等過年

漫談過年習俗

邁入西元2025年,看完101煙火,代表華人過年的農曆新年也即將到來,也進入了「尾牙」的時節,而這個習俗是從何而來呢?

「做牙」又稱做禡、禡祭、尾禡、做禡等,這是指每個月兩次祭祀土地公的時間,由於民間多認為土地公能夠保佑商家生意興隆,也被視為財神,因此商人都會在農曆每月的初二、十六祭祀土地公,由於早期市場採「雙方互相交易」,稱作「互市」,後因誤寫成為「牙市」、「牙祭」、「做牙」,扣掉農曆正月不作牙,1年共有 22 個作牙的日子,然而一般民間多半只作「頭牙」跟「尾牙」。而農曆2月2日是「頭牙」,農曆 12 月16 日就是大家熟知的「尾牙」,也因為過往生活儉樸,祭祀日才能吃得較豐盛,有魚有肉容易塞牙縫,因此祭祀日也是「打牙祭」的日子。

而民間也有俗諺說:「食尾牙面憂憂,食頭牙捻嘴鬚。」意思是指老闆會藉著吃尾牙的機會,把雞頭轉向想解雇的員工,用來暗示將被「辭頭路」,過完年就失業,而若是能吃到「頭牙」,那就是接下來一整年的工作沒問題,這也顯示出以往社會「做牙」對於打工仔的重要性。

而在臺灣多會在尾牙時吃刈包,是因為刈包形狀像錢包,夾滿料的樣子感覺像「錢包被塞滿」,吃刈包可讓新的一年財源滾滾來,此外俗稱刈包「虎咬豬」,也象徵把一整年的噩運都吃掉,迎接來年事事順利。

由於尾牙習俗在閩南族群特別盛行,過了尾牙就可以等著過年了,延續至今,不論是企業行號、機關、學校等,多會在此時由資方宴請員工,慰勞員工一年來的辛勞,也是農曆年前員工領年終獎金的日子,成為臺灣人迎接農曆年的信號,2025 年的尾牙落在國曆的 1 月 15 日,代表打工仔今年度的辛勞將告一段落,來到收穫滿滿的日子。

臺灣多會在尾牙時吃刈包,有著迎接來年順利的寓意。

臺灣多會在尾牙時吃刈包,有著迎接來年順利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