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水護庇宮信仰圈跨4角頭72庄頭 米卦全臺知名

位於臺灣臺南市鹽水區鹽水護庇宮,又稱月港護庇宮、鹽水媽祖宮,主祀天上聖母,不僅是鹽水地區的公廟,所在地點中正路古名更是「媽祖宮街」。

根據記載建廟時間追溯自明天啟3年(1623年),鹽水當地糖郊的「崇興行」從大陸福建湄州朝天閣迎來媽祖奉祀,也是如現在的開基三媽,又稱糖郊媽,先併入福德祠合祀,後改為媽祖祠。 至明永曆年間鄭成功部將率眾入墾,也將隨軍媽祖入祠合祀,成為如今的鎮殿大媽,之後又因鹽水繁榮發展,經商信眾又迎來雜貨商奉祀之「箃郊媽」、布商奉祀之「布郊媽」及水、油商奉祀奉之「水、油郊媽」等,還有義竹鄉角帶圍商人迎來之「洲仔尾二媽」,至康熙年間,將廟宇改建並定名為護庇宮。

之後在乾隆日治期間都曾進行重修,皇民化運動時期,宮中神像被請出寄祀於民宅,護庇宮被改成穀倉,二戰後至民國61年(1972年)才重建完成,由於此地過去是倒風內海的總吞吐口岸,信仰圈涵蓋今臺南市鹽水區、新營區、後壁區、嘉義縣布袋鎮、義竹鄉、鹿草鄉等地,號稱有72庄頭,而在鹽水街區內則有5郊7境,7街境又分成4角頭,分別是「大媽角」、「二媽角」、「三媽角」及「太子爺角」,各角境又分別由數個角頭廟所組成,祭典時遶境的範圍擴及現今鹽水全區,含有不定期的南巡與北巡。

此外,護庇宮的米卦也是全臺知名,卦者需先焚香向媽祖告知來意,再將香置於桌上,拿著米盃繞香數次後,再隨意拈出米粒,「米卦仙仔」會在米卦單上寫下姓名,之後連續拈米3次,米卦仙會跟據米卦單的「聖判」對照術書解卦,之後米卦單會與替身紙人、金銀紙放在媽祖神案前,由米卦仙仔進行改運,最後將這些東西焚化之後即完成儀式。護庇宮的發展可說紀錄了鹽水地區重要的信仰發展,守護在地數百年。

鹽水護庇宮歷史悠久,是當地的信仰中心。(取材自鹽水港護庇宮官網FB)

鹽水護庇宮歷史悠久,是當地的信仰中心。(取材自鹽水港護庇宮官網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