鷄籠中元祭時間長,在1個月中15個儀式流程各自有著不同意義,在參加活動之前,可以先了解活動的意義,參與時也更能感受到中元祭傳承的文化深度。
鷄籠中元祭在農曆6月29日開燈夜、起燈腳後,經過「豎燈篙」、「送燈獻敬」、「開燈放彩」後,迎來「迎斗燈」儀式,其中的斗燈為道教建醮常見的避邪祈福之物,平時各宗親斗燈安奉於基隆慶安宮內,會在中元祭時迎出遶境,斗燈一點燃後,就不可熄滅,以求光照宗族興旺。
之後則為「放水燈」遊行,原是代表「大士爺」遶境,近年除了宗族排場的展示外,更加入花車遊行,相當熱鬧繽紛,「施放水燈頭」則是以各字姓的水燈頭集合於「望海巷」,誦經、燒化紙錢後將水燈推入水中飄向大海,接引孤魂野鬼接受普渡,是鷄籠中元祭的高潮。
而農曆7月15日晚上「主普壇」進行的中元普渡儀式,則是請好兄弟享受祭品,巨大的燈樓每年輪值的各宗族為了榮耀祖先氏族,都會花費巨資裝飾佈置,夜晚仍燈火通明,為先人照路,而中元普度當天祭儀後,跳鍾馗儀式是因為擔心好兄弟流連不返,因此請孤魂離開後,於普度結束時請驅鬼、除煞之神鍾馗協助請好兄弟回家。
鷄籠中元祭豪華的「主普壇」位於基隆市中正公園獅頭山頂,建於民國65年(1976年),是中元普渡祭祀的主場地,「主普壇」基座1層樓,主體3層樓,總計4層樓高,塔樓的平面設計為8角形,兩側各有一座平面6角形的雙層翼樓,翼樓則搭建於6角形的單層基座上,每年輪值的宗親會在中元祭時會將主普壇再行建構成「台上台」的牌樓,的設計概念,每到夜間燈光全開,充滿視覺震撼,1樓的「中元祭祀文物館」可讓遊客深入了解鷄籠中元祭的歷史,平日塔樓最上方也是遊客欣賞基隆港景色的最佳位置,下次到基隆可別錯過了。
鷄籠中元祭的儀式各有不同意義。(取材自鷄籠中元祭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