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順天宮「土庫媽」 靠日本觀音躲過災禍

位於臺灣雲林縣土庫鎮的順天宮,主祀之媽祖被稱為「土庫媽」,不僅廟身為縣定古蹟,廟內文物被列為縣定古物,更是土庫地區的信仰中心。

在清治時期,虎尾溪在戊戌大水災改道之前,土庫過港正是虎尾溪上的重要集散運輸要點,也因此不少信奉媽祖的民眾集資建廟,到了日治時期,日籍土庫庄莊長篠崎喜代吉鼓勵重新修建,而「土庫媽」又稱「六房媽」的起源於相傳聖母金身是由林氏家族兄弟六房迎奉來臺,並在六房子孫開墾之村莊間輪流奉祀,之後衍伸發展成為在雲林縣斗六市、斗南鎮、虎尾鎮、土庫鎮、大埤鄉等地協議輪值奉祀,,林姓信徒俗稱「六房媽姑婆」或「老姑婆」,外地人士則稱之為「六房媽祖」。

而順天宮得以保存至今,是因在日治皇民化運動時,有一項與日本觀音聯手合作的故事,當時日本政府禁止佛教以外的宗教,所有宮廟必須淨空,於是日本真言宗在民國30年(1941年)前後,因政治決策需求,將日本高野山信仰中心「奧之院」12尊觀音神像,移祀台灣各地信仰中心廟宇,時任順天宮重修董事的篠崎喜代吉便自真言宗迎來觀音像,並申請成為真言宗在臺傳教的關係寺廟,並於正殿奉祀觀音像,將媽祖神像移至後殿,使順天宮倖免於拆廟毀神的災禍,並牽起了土庫媽與六房媽的深厚情誼。

0302

雲林縣土庫鎮的順天宮與日本觀音有著深厚情誼。(取材自雲林縣政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