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澎湖縣馬公市的媽宮城隍廟主祀城隍尊神,澎湖的廟宇很多,有「公廟」與「私廟」之分,公廟又稱「闔澎廟」,多建於清代,所謂闔澎廟就是屬於全澎湖群島民眾都共同供奉的廟宇,包括有媽宮城隍廟、天后宮、觀音亭、三官殿及武聖殿等。
根據〈媽宮城隍廟殘碑〉中的內容記述,澎湖在雍正年間已有文澳城隍廟的祭祀紀錄,後因文澳城隍廟較為狹隘,因此在媽宮興建城隍廟,於乾隆43年(1778年)興工建廟,乾隆44年(1779年)竣工,之後於乾隆、嘉慶、道光年間重修,光緒年間燒毀後,由通判捐俸與仕紳出資重修,清光緒15年(1889年)更將廳署遷移至媽宮,讓媽宮城隍廟的官祀地位更為鞏固,也奠定了閣澎廟的信仰地位,日治時期城隍廟的官廟性質不再,於昭和8年(1933年)信眾又發起重建,形成今日城隍廟廟貌與建築格局。
媽宮城隍廟的主體為面寬五開間的三落兩護龍帶拜亭之建築格局,建築左右對稱,構造是由承重牆與木構架系統所共同構築而成,三川門上高掛清光緒12年(1886年)通判程邦基所獻之「你來了」匾額,寓意是所有人死後靈魂都要到城隍廟報到,對面則掛有尺寸巨大的算盤,對聯「世事何須空計較,神天自有大乘除」,是指人死後都會在城隍廟清算此生的善惡功過,另外還有「悔者遲」匾,在媽宮城隍廟的匾額到柱子對聯都可突顯出城隍作為司法神的神格,並提醒世人修身處事。
媽宮城隍廟是全澎湖群島民眾都共同供奉的「闔澎廟」。(取材自澎湖縣政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