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在中華區相傳 「入世」、「出世」都可修行

漫談道教發展之4

道家在修養方面,主要分為「入世」及「出世」兩個方向,所謂「出世」希望修得超凡入聖,而「入世」方面則希望修己利人,也因此在民間留下功德之人,可說是「入世」行有成於民者,也因此被民眾奉為神明,而「出世」者則是累積自己的善行,若能功成就可成仙,但不論「入世」、「出世」都彼此兼修,兩者之間沒有設限。

在信仰道教的人上面則分為「教徒」及「信徒」兩種,經過皈依儀式才能成為「教徒」,接下來可透過授職、奉職及授籙,獲得道職或法職資格,且必須奉行道教的規戒,執行傳教職務,且終身不得叛教。

另外常聽到的道教居士,則是屬於「道職者」,包括有講經師、正箕生,點傅師、法師等,一般神職人員多為道士,較者被稱為「道長」。 在信徒方面則沒有特別規定,中華民族多有拜神敬祖的信仰,即使不理解教義或進行道典研究,也不影響信徒對於道教的虔誠信仰,也因此道教信仰在中華文化圈代代傳承。

此外特別的是,漢朝時道教第二代天師張衡發明「渾天儀」,不僅發明時間早於西方,測量上更比西方的天文儀器來得準確,可顯示出道教重視科學的特色,道教信仰中講求民主、自由、平等,同時重視人倫。

道教中「教徒」的規戒慎嚴。

道教中「教徒」的規戒慎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