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紙錢的起源,有著眾說紛紜的討論,其中一說是為人熟知,東漢時造紙的蔡倫,在紙張製造出來之後,因為民眾不知如何使用而滯銷,因此燃起了紙張行銷的念頭,他與妻子串通,假裝死亡並躺在棺材中,妻子在棺木前不斷燃燒貼有銀箔的紙錢,前來弔祭的人看到了便詢問原因,妻子告知大家,這是陰間通用貨幣,若在靈前燒紙錢,就可以讓亡者金銀財寶於陰間進行疏通,持續燒紙錢的話,也許丈夫7日後就可復活。
果然,蔡倫在7天後從棺木中復活,並告知因為自己生錢行善,並贈送了許多紙錢給閻王,因此就被放回人間,此舉讓眾人相信燒紙錢可以延命且積功德,也開啟了民間於祭祀時燒紙錢的風氣。
而在民間的紙錢,多以黃色、白色為主,這演變而來的過程也離不開中國人熟習的「金、木、水、火、土」,紙錢加上錫箔之後,展現出「金」的屬性,而多以農作纖維成的材質,讓紙錢具有「木」的屬性,加上造紙必須的「水」,才能完成紙錢的製造,焚燒祭祀時以「火」燃燒,燒完後剩下的紙灰則為「土」,焚燒紙錢的時候,完全體現了五行內涵。此外,紙錢未燒之前屬「陽」性,燒完後之後,紙灰化為虛有,則屬「陰」,讓一切物質從有至無,回歸大地,紙錢的存在體線了民間宗教信仰的內涵,也與民間習俗有著許多密不可分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