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臺南市中西區開山路的延平郡王祠與六合境開山王廟,因諸多歷史原因與脈絡,促使共處一處,場館和科儀分由不同單位執掌,透過溝通,為公私協力的典範模式。
相傳在明永曆16年(1662年)時,便有小廟祭祀延平郡王鄭成功,時至清朝治臺,因為政治方面的顧慮,因此稱之為「開山王廟」,「山」暗指「臺灣」,也有隱喻鄭成功為「開臺聖王」之意,此外開山王廟神明還有王爺等的說法。
到了臺灣日治時期,也一度改名為開山神社,是少見將廟宇改為神社的日本海外神社,延平郡王祠為「福州式」廟宇建築,後改建為北方宮殿形式,直至民國99年(2010年)延平郡王祠(含鄭成功文物館)也被登錄為臺南市第9座歷史建築。
而113年(2024年)適逢「臺南400」,也是延平郡王鄭成功王誕400年,六合境開山王廟持續依循百年傳統,由延平郡王擔任「府城迎媽祖」首番轎,更由民間自主發起打造虎爺及甘輝、萬里二尊神將供奉至延平郡王祠,別具意義,透過延平郡王祠的沿革發展,也可一窺臺灣歷經多朝代治理的歷史軌跡,有機會走訪臺南時別忘了細細品味。

延平郡王祠與六合境開山王廟為傳承廟宇文化的努力付出。(取材自臺南市政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