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臺灣臺南市北區西門路上的臺南三山國王廟,廟內主祀三山國王,左右殿分別奉祀天后聖母與韓文公,據傳首建於乾隆7年(1742年),又稱為「潮州會館」,是全臺保留最完整的潮州式建築,現為國定古蹟。
臺南三山國王廟由清領時期來臺的潮州移民創建,不僅是同鄉人的信仰中心,也是聚會場所,更有客房供旅臺同鄉寄宿,日治時期曾在此設置「台南師範學校」,後改制成「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設立台南分校」,廟產遭盜賣,韓文公祠與天后聖母祠淪為肥料倉庫,後殿則變成線香製造及木工廠,並被收歸國有,直到民國53年(1964年)申請宗教團體登記後,才由臺南市潮汕同鄉會管理,爾後又多次整修,才成今日面貌。
與以磚紅為主調閩南式建築不同的是,粵東建築有著樸實穩重的的灰梗仰瓦屋頂,屋脊平緩,並採取灰、綠、紅的配色,並有做工細緻的「嵌瓷」,以灰泥為底,先塑出基本雛型,再將陶瓷片拼貼在上面,並塑造出各種動植物造型,閩式建築則稱為「剪黏」。
此外,三山國王廟從前殿、拜殿到正殿,屋頂都是相連的,僅有前殿與拜殿間兩側的龍虎井可照入陽光,也讓龍虎彩繪浮雕更為活靈活現,廟內的木構件為潮州匠師的作品,精細的木雕技術值得好好欣賞。
臺南三山國王廟散發濃厚潮汕氣息,建築細節值得細細品味。(取材自臺南旅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