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商心法流傳至今 范蠡不愧「商聖」

漫談財神

「商聖」范蠡輔佐越王勾踐復興越國,在政治上表現相當傑出,在商業上的表現更是影響至今,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位文財神的經商之道。

范蠡認為民以食為天,想要國家穩定發展,必須要讓人民吃飽,然而農業是看天吃飯,如何能夠讓農業穩定發展呢?范蠡提出「平糶法」,在糧食豐收時大量購入避免價格崩盤,,歉收時則將糧食平價售出,藉以穩定市場價格,這也成為後世「常平倉」的理論基礎,此外提出依農時進行農事,提升效率,並以三八價格讓農末俱利,范蠡所提出的主張,至今來看可說是相當先進。

范蠡也觀察到商業興衰具有其週期性,也就是現代所說的經濟循環,因此經商者要掌握市場律動,「讓貨等人,不要讓人等貨」,《史記》記載范蠡「侯時轉物,逐十一之利。」,也就是取10分之1利潤,以「薄利多銷」、「重信求義」為經商原則,的原則,這也讓他在商業表現上無比傑出。

此外,他認為世間萬物運作不出陰陽兩極,陰陽主導著事物運動變化,於是范蠡便有了「人棄我取、人取我與、順其自然、待機而動」的經營策略,與現代做股票有些類似,只要綜合觀察週期發展,就能夠避免單一市場周期風險,創造效益。 《史記》有記述范蠡積累資金的策略:「積著之理,務完物,無幣息。以物相貿易,腐敗而食之貨勿留,無敢居貴。」意指確保品質,讓消費者安心購買,加速貨幣流通,流通能使貨幣增值,切勿為高利潤囤積居奇,錯過商機又造成資金缺口。

范蠡經商不僅是為了自己,因為他相信有錢才能嘉惠平民百姓,他一生也不為金錢所累,辭官下鄉時「盡散其財,以分與知友鄉黨」,而他一生三度散財於貧,卻仍成為鉅商,因此被世人崇敬至今。

范蠡的經商心法至今仍受經商之人崇敬。(取材自搜狐網)

范蠡的經商心法至今仍受經商之人崇敬。(取材自搜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