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拜天公 開基玉皇宮傳承古老科儀

位於臺南市北區的開基玉皇宮,在地俗稱的「舊天公廟」,歷史起源於明末,因福建漳泉人士來到臺灣尋求發展,出發前「玉皇上帝」、「王皇三公主娘」香火及「玉皇四太子」木雕神像隨身供奉渡臺,平安抵臺後,將香火及神像置在尖山之頂,並建天壇供奉,成為臺灣玉皇上帝之開端。

明永曆15年(西元1661年),鄭成功驅荷登臺,以臺南都心開墾,明鄭永曆24年(1670年)尖山民眾感念玉皇四太子神威,出資建廟,並主祀供奉玉皇四太子,稱為「玉皇太子宮」,後有一位鄭成功部將病重,其子前來發願,果然父親病癒,他便募金擴建太子宮。

時至清朝康熙27年(1688年),臺灣鎮總兵楊文魁協助重修宮殿,嘉慶年間因地震廟身遭損壞,信眾又募金大行修廟,並新塑玉皇上帝、玉皇四太子、玉皇三公主娘之大型軟身神像,且增祀三官大帝、南斗星君、北斗星君、張府天師、虎爺、月下老人等神尊,改祀玉皇上帝為主神,因此改名「開基玉皇宮」,光緒年間續修,並新增供奉註生娘娘、普化天尊、王靈天君神尊。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歷經戰火,宮中神像暫時遷興濟宮,戰後又發起修建,神尊回鑾安座,才得今日面貌。由於臺南人結婚仍保有拜天公習俗,拜天公代表上天的福證,開基玉皇宮至今仍有此項古老科儀,並向市府申請「市定民俗」,開基玉皇宮可會新人準備相關供品,並由道長備妥疏文於儀禮中敬獻玉帝,另外宮中也還保有祭改儀式。

開基玉皇宮至今仍保有不少古老科儀。(取材自臺南市北區區公所網站)

開基玉皇宮至今仍保有不少古老科儀。(取材自臺南市北區區公所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