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屯媽祖 神像比廟宇更悠久

位於苗栗縣通霄鎮白沙屯聚落的白沙屯拱天宮,因每年3月至北港進香的活動全臺知名,位於西部縱貫鐵路上的一個濱海小站,如何能夠吸引全臺香客紛紛參與呢?

白沙屯舊名為「白沙墩」,位於苗栗縣通霄鎮西北方,北臨後龍鎮,是通霄屯墾最早的地方,清康熙年間先民來此屯墾,依山傍海的海岸線上因東北季風帶來的風沙,堆積成雪白的新月型沙丘,因而得名,由於是臨海聚落,自然供奉媽祖為守護神,一開始是由信眾請來軟身媽祖供奉於民家中,也因此媽祖神像歷史比拱天宮更為悠久。

因「山海之近於斯為最狹」,使白沙屯成為新竹至大甲必經的官道要站之一,同治2年(1863年)信眾集資創建廟宇,民國19年(1930年)因土埆結構傾斜,改以磚石修建,民國24年(1935年)臺灣中部大地震,前殿受損經募款修復,後於民國63年改組管理委員會,並興建鐘鼓樓、廂房及即各殿硬體設施,完成如今之規模。

白沙屯媽祖,形象柔和,軟身神像的造型精緻,身體手腳關節能伸展活動,每年進香活動前,更會先以「秣草水」為媽祖更衣,經鹿港神像雕刻老師傅吳清波鑑定,認為白沙屯媽祖可能來自官方或唐山名家,而神像座椅推測更已超過200年,白沙屯媽祖不僅守護臺灣西部海岸線,更照護全臺灣。

白沙屯媽祖全臺知名。(取材自白沙屯拱天宮FB)

白沙屯媽祖全臺知名。(取材自白沙屯拱天宮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