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涼傘」廟會藝術 傳承內心康安熱忱

您可聽過「澎湖涼傘」?在廟會中,這項表演融合了武術、工藝和宗教信仰,不僅在迎神賽會中極為重要,也是各廟宇之間交流的重要媒介,更是廟會慶典的重要象徵,從其中可了解豐富的文化內涵。

源於明清時期的澎湖涼傘,起源於當時因廟會活動頻繁,涼傘成為活動中的重要元素,涼傘古稱為「華蓋」,是帝王出巡時為遮陽之用,在澎湖,宮廟舉行廟會、神明出巡繞境時,每頂神轎前都須有涼傘首執掌涼傘,為神明遮天辟邪之護衛,也就是神轎的開路先鋒,也擔任請佛、拜廟、接駕的工作。

而傳統涼傘結構分為涼傘布及骨架,刺繡布通常為兩層或3層,最上層繡宮名或神明稱號,第2層繡八仙,第3層繡龍鳳,通常以五行為色,傘架部分需有16支,才能成八卦,並經過涼傘首的步伐與轉動陰陽,構成內外活卦,進行布陣驅邪鎮煞。

此外,由於涼傘代表著不同神轎中的神明,因此踏涼傘成為表現尊貴及宮廟進退禮儀的重要表現,想要擔任涼傘首,初學者須從馬步、弓箭步、金雞獨立、三腳虎、點足、拜斗、坐蓮花練起,之後再練七星、八卦各種套路及主客雙人對傘,由於神轎與友廟神轎相會接禮時,須先以涼傘對陣,因此進退步法皆有其禮儀規矩,涼傘首也須靈機應變。

「澎湖康安宮傳統藝術團」為保留澎湖縣踏涼傘技藝傳承不斷努力,也希望能將這項傳統藝術發揚光大,更希望有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團隊,傳承這項傳統技藝,而藝術團創辦人也說,取名「澎湖康安宮」是因為只要心中有宮廟,就不會為非作歹,而民俗技藝的傳承需要的康安熱忱,也由此而來。

澎湖涼傘代表著廟會慶典文化中的重要內涵。(取材自澎湖康安宮傳統藝術團FB)

澎湖涼傘代表著廟會慶典文化中的重要內涵。(取材自澎湖康安宮傳統藝術團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