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後壁崁頂放火馬」民俗文化傳承百年,更是於民國109年(2020年)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使民俗活動不僅展現出文化上的珍貴價值,更是依靠在地鄉親歷代不間斷的傳承保存至今。
所謂「池王爺有食,冤魂亦有食」是後壁崁頂流傳逾百年的俗諺,因此每年到了農曆6月17日,池王爺聖誕前一日,崁頂信眾都會遵守百年前池王爺的神示,以「放火馬」的方式,舉行與崁頂歷史、傳說有關的告慰冤魂儀式,不只體現池王爺的悲憫,百年民俗能夠傳承至今,也代表地方信眾對池王爺的承諾。
「崁頂」是後壁區北境的庄頭,勸善堂是崁頂信仰中心,主祀池府千歲,根據考證後,在聚落以北的舊八掌溪河道,曾為清代台灣三大民變之一「戴潮春事件」的古戰場,地方現存有「林進避崩埤」(盜匪襲擊官兵)、「五虎寮事件」(諸羅縣湖仔內盜匪搶庄遭崁頂壯丁襲殺)兩種說法,都指出該地區曾經殺戮,因此陰魂冤氣甚重,後經池王爺神示,訂於每年池王聖誕前1日祭拜冤魂、普渡亡靈,地方民眾則燃放火馬以作為冤魂前往陰間的腳力,民俗傳承至今,庄民仍信守池王爺指示,代代相傳辦理祭典,迄今已成崁頂人重要的信仰活動。
臺南「後壁崁頂放火馬」是當地民眾的重要信仰活動。(臺南市政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