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中元節 那有上、下元節嗎?

民間熟知的農曆7月結束,全臺各地熱鬧的中元普渡祭典也以落幕,日前教育部在在LINE上PO出「有中元節,那有上元節跟下元節嗎?」提問,經調查結果,有23%民眾答錯,那麼上下元節是什麼呢?

根據教育部解答,上元節及下元節都與道教有關,上、中、下元節代表的意義也各自不同,在道教中有著天官、地官、水官大帝,又稱為「三界公」,而這「三元節」正是三官大帝聖誕,也因此上元節、中元節和下元節,對應天、地、水三官大帝的誕辰,而在祭儀上,上元節是農曆正月15日慶元宵,中元節祭祖,下元節則是農曆10月15日,祈求水患平安。

而在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中解釋,「上元暝」也就是元宵節、上元節,於農曆正月15日天官大帝誕辰日的清晨祭拜三界公,「中元節」則是在農曆7月15日,參加廟裡為孤魂野鬼所舉辦的普渡之外,也會準備豐盛的飯菜在自家門口祭拜好兄弟,也是俗稱的「拜門口」,傳說如果供品太少或飯菜不夠豐盛就會遭到好兄弟的報復,所以中元節是一年之中祭品最多的節日,而「下元節」則是在農曆10月15日三官大帝的誕辰時進行祭祀,通常選在10月14日晚間11點開始祭拜,主要供品為甜湯圓、麻粩、米粩等。

普渡好兄弟之餘,也可以多多了解不同節日代表的意義跟需要的祭祀唷!

教育部日前趁著中元節推廣教育,讓民眾知道除了中元節外,還有上下元節。(圖/翻攝自教育部LINE)

教育部日前趁著中元節推廣教育,讓民眾知道除了中元節外,還有上下元節。(圖/翻攝自教育部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