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內的城隍廟全臺知名,這位城隍爺是土生土長的臺灣神,不僅廟埕前的美食吸引人,200多年歷史的城隍爺保佑新竹人民,也是當地的信仰中心。
臺灣早期發展都在南部,北部僅有竹塹堡(新竹市)及大加納堡(淡水河)有漢人聚居,清朝時全臺設一府三縣,包括位於台南的台灣府,下轄台灣縣(台南)、鳳山縣(左營)、諸羅縣(嘉義),之後諸羅縣分出彰化縣,彰化縣再分出淡水廳,管理大甲溪以北的地區。
1733年,淡水同知於竹塹建四座木製城樓,之後又將淡水廳治設在竹塹,並在廳治旁邊建造現在的新竹都城隍廟,1748年完成後,再建造其他政府所需的建物,是臺灣發展史首次先建廟再建政府的唯一例子,建廟至今經過7次整修,而成今貌。
清光緒年間曾有御賜「金門保障」親筆墨匾,並將新竹城隍晉封為「威靈公,新竹都城隍」,讓新竹城隍爺成為省級的城隍,與早年臺灣因屯墾神明多由大陸請來,新竹都城隍則是獲御賜認證的道地臺灣神明,日治時期為將道教信仰拔除,規定保留佛教,不准信奉道教,導致不少廟宇神像被沒收,而新竹都城隍廟此時則帶日人到佛祖殿指稱這是佛教的寺廟,供奉觀世音菩薩,另一說法佛祖殿是為了招待女眷方便,但也因此新竹城隍爺於是得以保存。
而廟內除主祀城隍,並設左右文武判官,下更設有延壽司、樂善司、糾察司、速報司、罰惡司、增祿司共6司,並有6位將軍主管之城隍爺的兵馬,6將之下還有4位捕快,城隍兼管陰陽,新竹都城隍原來雖與政府有關,但後來也受全民愛戴,分靈也不少,證明新竹都城隍爺神威顯赫,造訪時新竹時可以多了解這位在地城隍爺的故事唷。
新竹都城隍廟全臺知名。(取材自新竹都城隍廟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