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澳城隍廟 澎湖首座官方祭祀廟宇

位於澎湖縣馬公市的文澳城是澎湖第1間官方祭祀廟宇,以清朝設立巡檢司推算其創建年代最早可能在康熙年間,全名為閤澎文澳城隍廟,是為澎湖縣定古蹟。

由於文澳是澎湖較早發展的聚落之一,明嘉靖年間政府就曾在此築城驅趕海盜,之後又驅逐荷蘭人,並建築暗澳天啟城,並管理媽宮(現稱馬公),清朝時期此區統稱為「暗澳」,日治時代則稱「文澳」。

清康熙年間,施琅率領清軍擊潰臺灣的明鄭政權,並將臺灣、澎湖地區納入清朝版圖,其後便在澎湖暗澳設立巡檢司,文澳城隍廟自此成為是清朝在澎湖設立的第1間官方祭祀廟宇,實際建廟時間不詳,但依清朝慣例「凡守土官入境,必先祭城隍而後履任」,因可推算應是於康熙年間建廟,雍正年間,清朝政府將澎湖升格改隸澎湖廳,文澳城隍廟仍然維持著清朝官員代表政府公權力執行的地區,也是澎湖人民祈求城隍保佑的唯一祭祀場所,至清乾隆年間,澎湖海防糧捕通判謝維祺認為文澳城隍廟太過狹隘,非敬神之道,因此在馬公新建城隍廟,即今日媽宮城隍廟。

隨著官衙移至媽宮城隍廟,文澳城隍廟也成為文澳地區的地方廟,之後經過幾次重修,建築維持著清末時期廟宇的風格,天井及過水廊也因應澎湖氣候風土改修,現在保留的有古物有「清嘉慶24年(1819年)荔月辛懷潘敬獻」的香爐及「視觀察」、「功存捍衛」匾額等,並有日治時期落款的匾額、楹聯、供桌等文物以供見證歷史。

文澳城隍廟大量使用梭柱,排列整齊,是一大建築特色,拜殿、正殿的構架與裝飾維持地方色彩。(取材自全國宗教資訊網)

文澳城隍廟大量使用梭柱,排列整齊,是一大建築特色,拜殿、正殿的構架與裝飾維持地方色彩。(取材自全國宗教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