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阿猴媽祖」懷抱信眾 呵護在地300年

位於屏東縣屏東市的慈鳳宮,也被稱為「阿猴媽祖」,創建於明朝永曆15年(1662年),原稱「舊媽祖宮」,至道光5年(1825年)時定名為「慈鳳宮」,不僅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洗禮,及民國72年(1983年)的祝融之災,但在各方善心人士奔走募款下,於在民國77年(1988年)重建完成,庇佑當地超過300年。

慈鳳宮因鄭成功收復台灣時,福建漳、泉地區居民跟隨來台,相傳有一僧人自福建湄洲迎來媽祖香火,一開始暫供於官衙奉拜,直至乾隆年間建廟,由於屏東舊名為「阿猴」,當時被稱為「阿猴媽祖廟」,供奉的媽祖也稱為「阿猴媽祖」。

民國33年(1944年)二戰期間,屏東遭盟軍轟炸,在地居民逃至宮內避難,周邊皆被夷為平地,而躲在宮內的居民平安無事,之後又再次遭轟炸,落在慈鳳宮的炸彈均無爆炸,自此信眾倍增,感謝媽祖聖德昭彰。民國72年(1983年)因宮内電線走火,慘遭祝融,前、後殿幾乎毀於一旦,而聖母金尊完好無損,信眾於是先完成聖母臨時安座大典,並為重建奔走募款,如今廟體於在民國77年(1988年)完成。

由於屏東縣位於大武山下、高屏溪以南,慈鳳宮面大武群峰、背倚高屏溪,居於環山帶水之鍾靈聖地,天氣晴朗時,在媽祖廟前就能清楚看到大武山,而處於屏東市中山路與永福路交叉口,距屏東火車站不到百公尺,永福路以往稱為「舊街」,屏東市區也是由此向外發展,從火車站就能看見香火鼎盛的媽祖廟,慈鳳宮不僅是城市發展的起點,更像一位張開雙臂的母親,呵護懷抱中的子民。

屏東慈鳳宮是屏東在地重要信仰中心。(取材自阿猴媽祖屏東慈鳳宮FB)

屏東慈鳳宮是屏東在地重要信仰中心。(取材自阿猴媽祖屏東慈鳳宮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