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陰陽皆管 公正無私官民共祀

常聽到的城隍廟裡拜的城隍爺是主管什麼的呢?城隍,又稱「城隍爺」、「城隍爺公」、「城隍老爺」、「城隍尊神」、「城隍菩薩」,「城」指城牆,「隍」則是圍繞城牆的護城河,是從「城牆」與「護城河」演變而來的自然神,而又從自然神演變為陰間司法體系的司法神,在漢文化信仰中是官民共祀的神祇,因為城隍是陰陽兩界兼管,並職司福善禍淫的公正之神。

城隍敬祀的起源,一說可追溯至周朝,《禮記》所載古代天子祭祀「八蜡」中的「水庸」,被解釋為「水者隍也,庸者城也」,但此時的祭祀與平民無關,自漢代開始,對於城隍的祭祀開始踴躍,民眾會將功臣、名將、英雄豪傑等視為城隍,如紀信與霍光,至唐朝時,各地廣為建廟,並出現求晴祈雨、招福避禍、禳災諸事的祭城隍文,據傳最早的文字是張說於開元五年(717年)所寫的〈祭城隍文〉。

宋代時則將祭祀城隍列入國家祀典,北宋歐陽修所寫的祭城隍文為:「雨惟神有靈,可與雨語,吏竭其力,神祐以靈,各供其職,無愧斯民。」表現出官府對於城隍的敬重,至明太祖朱元璋時,對城隍更為崇敬,更曾下令各級官員赴任時,必須向城隍宣誓就職,清朝時也延續了這樣的傳統。

隨著古代官民皆開始奉祀城隍,在民間信仰中的城隍爺多是公正無私的清官或對有功勞者,也正因為城隍爺是一種官職,所以信眾所認知的城隍爺可能是不同人,同一個地區的城隍爺也不一定只有一人,下次到城隍廟時,可以仔細看看不同城隍爺的故事唷。

澎湖馬公的媽宮城隍廟正殿明間神龕內供奉尺寸巨大的坐姿城隍神像,兩旁供奉立姿文判官、武判官神像。(取材自全國宗教資訊網)

澎湖馬公的媽宮城隍廟正殿明間神龕內供奉尺寸巨大的坐姿城隍神像,兩旁供奉立姿文判官、武判官神像。(取材自全國宗教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