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嘉義縣新港鄉的新港奉天宮,全臺知名,不僅是三級古蹟,延續至今已超過400年的「天上聖母元宵遶境」更被登錄為嘉義縣的無形文化資產。
明朝天啟2年(1622年)先民來臺為渡過「黑水溝」台灣海峽,特至湄洲祖廟恭請聖像,並奉祀船隻上,經過笨港時經神示永駐此地,由於保佑先民來臺便被稱之為「船仔媽」,加上護佑開墾笨港,因此也稱「開臺媽祖」。
時至乾隆15年(1750年)笨港溪(今北港溪)氾濫,笨港街被一分為二,成為笨北港及笨南港,嘉慶的天災更讓熱鬧的笨南港無法繼續生活,因此當地住民遷往蔴園寮,並將諸神像、文物暫置於肇慶堂蔴園寮土地公廟,之後奉天宮建廟落成,才將諸神聖像、文物遷入,並由當時水師提督將軍王得祿奏請皇帝,御賜宮名為「奉天宮」,根據《新建奉天宮碑記》記載,「商諸我笨諸耆宿,太子少保子爵軍門王捐俸倡建於前,諸神商鼎力虔誠捐獻於后;不數載,竟再建聖母之宮於此地,其規模之宏、奐輪之美,有過原廟而無不及。」可見新港奉天宮當時的建築規模已非一般。
奉天宮正殿主祀媽祖,後殿主祀觀世音菩薩,配祀文殊、普賢,左奉福德正神,右奉註生娘娘及8位婆娘,左右翼殿另配祀文昌帝君及關聖帝君,奉天宮還有日本裕仁天皇聖壽牌,據說是日治時代為了強化台灣人的皇民思想所安置的。
此外,奉天宮佔地廣闊,廟中雕飾精細,廟中存放的豐富文物,更記載著笨港到新港的歷史,也成為新港的發展核心,每逢農曆正月至3月間,會有許多進香團前來參拜,更會有民俗藝陣在此表演,讓新港這個小聚落無比熱鬧,足見新港奉天宮在全臺媽祖信仰圈的重要性。
-1.jpg)
新港奉天宮「開臺媽祖」信徒遍布全臺。(取材自新港奉天宮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