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嘉義民雄的大士爺廟是當地的信仰中心,也是臺灣唯一主祀觀音大士與大士爺的廟宇,由於大士爺平時不供奉於廟中,因此起建時間不可考,相傳約莫建於乾隆嘉慶年間,於明治39年(1906年)的大地震中損毀,此外慶誠宮、開漳聖王廟等也都損毀,大正12年(1923年)集合這幾間廟宇之殘構進行重建,因此廟內合祀慶誠宮媽祖與開漳聖王、國姓爺等神明,並為嘉義縣縣定古蹟。
民雄地區舊稱為「打貓」,原屬平埔族「打貓社」,日治時期因地名發音與日語「民雄」發音相同,而被改稱「民雄」至今,大士爺廟的起源,相傳是北港泉州人與民雄漳州人因細故火併,雙方皆死傷慘重,協議後希望以普渡的方式祭拜亡魂,也開始了「打貓街普渡」祭典,最開始無具體神像祭拜,只在祭典時以紙紮大士爺神像祭祀,並於祭典後火燒升天,後以籌辦祭典的餘錢創建簡易小廟,這也就是民雄大士爺廟及「民雄大士爺祭」的由來。
大士爺廟座南朝北,由三川殿、前過水廊、正殿、後過水廊及後殿構成了三落兩院格局,屬街屋式廟宇,由於一同重建的關係,保留了慶誠宮和開彰聖王等廟的石材及樑柱、古匾等,廟內年代最古老的構件為三川殿的石獅和後殿的柱珠,皆屬慶誠宮舊物。主殿奉祀觀音大士,陪祀十八羅漢,後殿則是奉祀媽祖的慶誠宮,左右配殿則為開漳聖王及開臺聖王,獨特的格局展現出多元信仰融合的特色。
三川殿的木雕題材更是特殊,以判官審案及黑白無常等地獄圖像作為主題,有罪人遭挖心、刺喉、割舌、斷頭及炮柱等畫面,具有警世意味,而每年為期3天自農曆7月 21日至23日的「民雄大士爺文化祭」也是嘉義縣的年度宗教盛事。
嘉義民雄大士爺廟的建築形式相當特殊。(取材自財團法人嘉義縣民雄鄉大士爺廟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