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清觀」幾經波折 「半間」拜天公

位於彰化市區的「元清觀」是臺灣唯一以「觀」為名供奉玉皇大帝的寺廟,也被稱作「天公壇」,現為國定古蹟。

在清朝雍正至乾隆初年,臺灣地區倡建的廟宇有觀音亭、孔廟、關帝廟、城隍廟等,到了乾隆中葉後所建立的廟宇則多帶有移民祖籍信仰的色彩,元清觀早期是以「神明會」輪奉的組織型態運作,至清乾隆28年(1763年)才由泉州府移民集資創建,主祀玉皇大帝。

而在日治時期因頒行彰化市「市區改正」都市計畫,並進行道路開闢,也因此造成元清觀建築格局不完整,廟前原有之廟埕及戲臺被民生路分隔,廟前戲臺拆除,只留下部分的廟埕,拓寬元清觀右側之陳稜路,並將元清觀正殿右梢間及後殿右次間拆除,牆體內縮,使得部分大木結構裸露在外,也成為「半間」的天公廟。

其後彰化市公所曾於民國45年(1956年)起進行3次翻修,但因為許多違建戶強占廟地,也讓許多精美的石雕、木雕遭毀,之後終於與違建戶達成拆遷協議,但又經歷921地震及火災,如今的「元清觀」是民國100年(2011年)經重修復原後的面貌。

「元清觀」主祀玉皇大帝,現為國定古蹟。(取材自彰化市公所網站)

「元清觀」主祀玉皇大帝,現為國定古蹟。(取材自彰化市公所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