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牽亡歌」? 陣頭表演展現文化底蘊

現代人已很少聽到「牽亡歌陣」這說法,而關於這項傳統的民俗起原眾說紛紜,一說是源自中國大陸,也有說法是在臺灣由說唱、戲曲或藝陣轉為喪葬儀式說,或有認為是道教儀式與故事情節起源,有學者指出「牽亡歌陣」以民間信仰結合宗教喪葬儀後,結合福建傳入臺灣之「落陰歌」形式,表演上則結合說唱、歌仔戲與車鼓陣音樂等表演方式。

這項「牽亡歌陣」是臺灣民間的陣頭表演藝術,代表著亡者家屬對於死者的孝思、情感傳遞,牽亡歌陣通常由5位藝師擔任表演,包括紅頭法師、尪姨、老婆、小旦與樂師,並使用龍角、帝鍾、奉旨、烏鑼及木魚等法器,演出項目和內容大同小異,通常可分為晚場、早場、做七與墓地場等4種類型。

而「牽亡歌陣」的故事主要講述兄嫂(老婆)不忍小姑(小旦)因喪夫整天以淚洗面,於是相約去「牽尪姨」,丈夫亡魂附身於尪姨身上後,讓生者與亡者可以再次見面與對話,也因此常於喪葬儀式中表演,表演中不僅有劇情,也帶著引領亡魂前往西方的法事科儀,充分表現出臺灣民間對於葬儀思考的「靈魂不滅」、「死後審判」、「因果輪迴」等觀念。

「牽亡歌陣」盛行於濁水溪以南的雲林、嘉義、臺南、高雄、屏東等地,臺南市下營區與善化區更為大本營,如此有特色的陣頭表演,展現出臺灣多元的民俗文化,林宗範與風中燈牽亡歌團也在巴黎奧運期間於臺灣館演出,展現出臺灣的文化特色。

林宗範與風中燈牽亡歌團以不同的方式重新詮釋臺灣民俗「牽亡歌陣」。(取材自風中燈牽亡歌團FB)

林宗範與風中燈牽亡歌團以不同的方式重新詮釋臺灣民俗「牽亡歌陣」。(取材自風中燈牽亡歌團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