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元宵廟會
可有聽過「吃飯擔」?這是在雲林馬鳴山鎮安宮每年元宵慶典都會出現的特色文化,也在民國103年(2014年)登錄為雲林縣無形文化資產,是個充滿向心力的活動,更與臺南鹽水蜂炮、臺東炸寒單並稱臺灣3大元宵廟會。
雲林馬鳴山鎮安宮主祀五年千歲,就是道教道藏經典記載之12瘟王,也是道教信仰中負責行瘟、收瘟、解瘟的神明,鎮安宮的祭典分為春冬2祭,而春祭進行元宵節繞境與吃飯擔,冬祭則舉辦謝平安祭典,逢地支寅、午、戌年則會舉辦三朝祈安清醮,被稱為「五年大科」,從彰化、雲林、嘉義、臺南等數百個聚落信眾會前往鎮安宮請王爺回村謝平安,規模盛大。
「保平安、吃飯擔」活動至今已有超過300年歷史,早期因為瘟疫盛行,恭請馬鳴山鎮安宮五年千歲出巡繞境,驅除邪魔瘴癘,而為了感謝神明與陣頭隊伍,由轄內輪流作東,挑著飯擔在空地宴客,也就是俗稱的「吃飯擔」。
儘管吃飯擔的起源無法考據,卻是馬鳴山鎮安宮每年元宵的春祭繞境不可或缺的一環,由於在同治年間鎮安宮就已有分靈至嘉義朴子鎮安宮,可見鎮安宮的信仰圈在清末時期就已有相當的影響力,元宵節遶境除了祈求平安之外,因適逢春季播種期,同時祈求來年農作豐收。
吃飯擔準備的內容,通常以油飯為主,由主辦村莊分配各家戶煮食的數量,也可以看到街坊鄰居一同在三合院當中炒米粉、蒸油飯的和諧景象,近年來準備的食物也更為多元,更不排斥與外地人共享,展現出熱情好客、無私奉獻的精神,有機會參加的話,別忘了多吃一點保平安唷。
-1.jpg)
吃飯擔是重要的民俗活動,前總統蔡英文也曾參加。(取材自雲林縣政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