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爺千歲信仰中,有許多不同的系統,而「五年千歲」也是王爺千歲信仰中的大宗,又被稱為「五年王爺」、「十二瘟王」等,通常由12位王爺神組成,在臺灣的五年千歲信仰中,以雲林縣馬鳴山鎮安宮五年千歲影響最為深遠,「馬鳴山五年千歲大科」更於民國108年登錄為「國家重要民俗」,是國家級無形文化資產。
而五年千歲原屬瘟神信仰,因為過去醫療技術不發達,民眾多恐懼疫病,因此祭祀瘟神,希望能夠消災除疫,而「十二瘟王」指的12位歲時輪值的瘟神,又稱天歲爺,也是玉皇大帝派發的代天巡狩,以地支計年,每年1位輪值,經12過一輪,由於供奉五年千歲的廟宇,多在寅年、午年、戌年作醮,12年間會有3度作醮,但遇首尾時,則成為5年一度作醮,也因此被信眾稱為「五年千歲」,透過儀式希望千歲爺能帶走瘟疫、保護鄉里,在臺灣的。
臺南市安定區的蘇厝長興宮所舉辦的「安定長興宮瘟王祭」被列為臺南市文化資產,另外還有臺南市佳里金唐殿主辦的「蕭壠香科」,逢子、卯、午、酉年進行,同樣也是為臺南市定的重要民俗活動之一。另外,常聽到的「西港刈香」,是由臺南市西港區玉勅慶安宮主辦,會在逢丑、辰、未、戌年時的農曆4月舉行,舉行日期則由神明指示,於民國98年登錄成為國家級重要無形文化資產,也是全國第一個王爺信仰的「國家重要民俗」。而嘉義縣東石鄉先天宮所祭祀之五年千歲則共有13位,每5年舉辦一次的「王船祭」最為知名,此祭典也與「五年千歲」相關。 在臺灣的五年千歲信仰中,主要分為以上所述的不同系統,而奉祀的王爺姓氏也不盡相同,但多認為雲林縣馬鳴山鎮安宮是全臺五年千歲開基祖廟,有機會走訪五年千歲廟時,別忘了了解每間五年千歲廟的故事唷。

馬鳴山鎮安宮分靈遍布全臺。(取材自馬鳴山鎮安宮五年千歲祖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