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慈雲寺居高坐覽臺北盆地美景 經歷族群護地事件

位於新北市中和慈雲寺,又稱慈雲岩、慈雲巖,由於位處山峰高處,能夠俯視臺北平原美景,主祀觀音菩薩,配祀山神、土地神、十八羅漢等。

相傳清雍正7年(1729年)來自閩南漳州移民在柯子崙石壁湖山(在今新北市中和區圓通寺附近)創立「慈雲巖」並奉祀觀音,由於居高臨下,夜間燈火可照到同樣奉祀觀音大士的艋舺龍山寺,有些泉州人認為此寺會破壞泉州移民地的風水,泉漳械鬥時遭泉州人燒燬,觀音神像則被板橋林家迎至板橋,接受板橋,並創建「接雲寺」,之後廟宇重建之年代則不詳。

民國43年(1954年)因火燒山重建廟宇又遭焚毀,由圓通寺法師發起重建,之後民國58年(1969年)又因颱風吹毀大殿發起重修,並於民國63年(1974年)進行擴建,位於臺北平原高處的慈雲寺可說是經歷了臺北發展的族群歷史。

中和慈雲寺據傳創建於清朝雍正年間,但又有一說創建於乾隆年間,因此確切年代至今不可考。(取材自新北客家觀光美食館網站)

中和慈雲寺據傳創建於清朝雍正年間,但又有一說創建於乾隆年間,因此確切年代至今不可考。(取材自新北客家觀光美食館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