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國王信仰跨越海峽 隨潮州移民來臺  

您知道三山國王是嗎?在臺灣有不少三山國王的信眾,而這位神祇似乎不那麼為人所知,但在臺灣主祀三山國王的大廟有超過200多座,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這位神祇。

三山是指廣東省揭西縣河婆鎮北面的三座山—巾山、明山、獨山,相傳唐代文豪韓愈被貶為潮州刺史時,洪水泛濫成災,當地民眾祈求山神,終於度過災禍,韓愈便將其命名為「三山神」加以祭祀,至北宋時期,山神也顯靈協助平亂,宋太宗則封三位山神為清化威德報國王(大國王,巾山國王)、助政明肅寧國王(二國王,明山國王)、惠威弘應豐國王(三國王,獨山國王),合祀為「三山國王」。

也因此三山國王是起源於大陸粵東地區的山神信仰,三山國王的祖廟位於廣東省揭陽市揭西縣縣城旁,該地舊稱霖田都,因此也常被稱為「霖田祖廟」,隨著大陸地區移民來臺,也將三山國王的信仰帶進臺灣。

而早期研究普遍認為三山國王是客家人信仰,還曾被認為是客家人特有神祇,但經過調查後發現臺灣客家人口多的桃園市、苗栗縣都沒有三山國王大廟,因此證明客家人不一定祭拜三山國王,應該是潮州府籍的鄉土神信仰,也是當地潮州人、客家人的共同信仰,而民國77年,更有臺灣三山國王宮廟組成的「中國巾明獨三山國王協會」成立。

三山國王信仰隨著移民來臺,現在已是香港、臺灣及東南亞的漢人民間信仰之一,位於臺南市的三山國王廟更已是國定古蹟。(取材自臺南旅遊網)

三山國王信仰隨著移民來臺,現在已是香港、臺灣及東南亞的漢人民間信仰之一,位於臺南市的三山國王廟更已是國定古蹟。(取材自臺南旅遊網)